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境遇的坦然自省,充满生活智慧。前两句用"轮子长角"的荒诞比喻,暗示人生不必强求速度,像蓑衣一样简朴的活法也很自在。三四句感叹时光飞逝如箭,但不必嘲笑自己像木椎般笨拙迟钝,透露出接纳平凡的豁达。
中间四句是人生感悟的升华:随着年岁增长,诗句里多了沧桑感,古往今来的书籍记载了多少兴衰故事。最后两句化用颜回"箪食瓢饮"的典故,说虽然难以达到古人安贫乐道的境界,但只要心里明白这种境界的可贵,就已经是种收获了。
全诗像一位智慧长者的人生笔记,没有华丽辞藻,用车轮、蓑衣、木椎等日常事物作比,传递出"慢下来生活""接纳不完美""精神富足比物质更重要"的生活哲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以及对朴素生活真谛的透彻领悟。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