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融观木犀怀赵连州有别后吟情浑冷落不知花卉若为开之句录以见寄予报云近读书之暇多哦康节诗时有自适处忽奉佳章辄用此意继韵后录呈先生有报书
诗哦击壤兴悠哉,一任光阴头上催。
味好花间饮醇酎,风清竹外见疏梅。
孤鸿忽自云间至,好意惊从天外来。
人有合离花一也,不应人去不花开。
味好花间饮醇酎,风清竹外见疏梅。
孤鸿忽自云间至,好意惊从天外来。
人有合离花一也,不应人去不花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读书赏花时的闲适心境,以及突然收到友人书信的惊喜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诗哦击壤兴悠哉,一任光阴头上催”写诗人吟诗作赋的悠闲自得,任凭时光流逝也不以为意。“击壤”是古代一种游戏,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颔联“味好花间饮醇酎,风清竹外见疏梅”继续描写诗人的闲适生活:在花丛中品尝美酒,在竹林外欣赏稀疏的梅花。这两句通过对美酒、花香、清风、梅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高雅恬淡的意境。
颈联“孤鸿忽自云间至,好意惊从天外来”笔锋一转,写突然收到友人书信的惊喜。将书信比作“孤鸿”,将友人的情意比作“天外来”的好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意外之喜。
尾联“人有合离花一也,不应人去不花开”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人有聚散离合,但花儿依旧开放。诗人以此宽慰友人,也宽慰自己,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坦然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花间饮酒”、“竹外赏梅”等意象清新雅致,“孤鸿”、“好意”等比喻新颖别致,充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