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写给一位在宜城县任职三年的地方官的赠诗,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赞美了他的为政之道和人格魅力。
前四句直接点出主题:这位官员在宜城勤勤恳恳工作了三年,让当地风貌焕然一新。诗人认为,能留下惠及百姓的政策(比如诗题提到的"射亭"这类便民设施)就是最好的政绩,比栽些花花草草留给后人更有意义。这里用"栽花"比喻那些表面功夫,体现了欧阳修务实的态度。
后四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夸赞对方:像芝兰一样品德芬芳令人向往,如金玉般温润纯粹。最后两句特别接地气——连朋友都这么敬佩他,更何况把他当父母般爱戴的老百姓呢。这种层层递进的夸法,比直接说"你是好官"更有说服力。
全诗没有堆砌典故,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通过对比(勤政vs栽花)、比喻(芝兰、金玉)和递进(朋友敬慕→百姓爱戴)这些手法,把一个踏实能干、品德高尚的官员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最难得的是,诗中体现的"政绩不在于表面工程,而在于真正惠及百姓"的思想,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