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感秋词,次康步崖中翰题壁韵五首① 其四 (己亥稿下,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冬)

寒蛟海上趁人来,漠漠秋尘扫不开。
满目桑田清浅水,五云楼阁失蓬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海上的苍茫景象,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寒蛟海上趁人来,漠漠秋尘扫不开":用"寒蛟"比喻海上翻腾的浪涛,像蛟龙般汹涌而来。"漠漠秋尘"形容海雾弥漫,像扫不尽的尘埃,营造出压抑朦胧的秋日氛围。

后两句"满目桑田清浅水,五云楼阁失蓬莱":借用"沧海桑田"的典故,说曾经深邃的大海如今变成清浅的桑田,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也消失在云雾中。这里暗喻世事无常,曾经的繁华盛景都已消逝。

全诗通过海景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诗中"寒蛟"、"秋尘"等意象营造出萧瑟意境,而"桑田"、"蓬莱"的对比更强化了今昔之变的怅惘。这种借景抒怀的手法,让抽象的感慨变得具体可感,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