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其一 (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林里交柯万树花,出林楼阁倚朱霞。
一生长在芙蓉住,羡煞江头卖酒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画般美丽的芙蓉林居所,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深深眷恋和羡慕之情。

前两句"林里交柯万树花,出林楼阁倚朱霞"用生动的画面感勾勒出一幅美景:茂密的树林中,千万棵花树交织在一起,繁花似锦;树林之外,一座楼阁矗立,仿佛依偎在绚丽的晚霞中。这两句通过"万树花"和"朱霞"的鲜明色彩对比,营造出令人陶醉的视觉盛宴。

后两句"一生长在芙蓉住,羡煞江头卖酒家"直抒胸臆:诗人说自己一生都住在这芙蓉美景中,却反而羡慕江边卖酒的人家。这里看似矛盾,实则巧妙——诗人用"羡煞"二字,既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自豪,又通过对比暗示这里的景色美到连本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就像住在画中一样。这种反衬手法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芙蓉之地的绝美。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通过鲜明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片芙蓉林的醉人美景。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热爱与自豪,以及那种"身在福中更知福"的独特感受,都通过简单四句诗传递得淋漓尽致。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