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王傅朋去静江(今广西桂林)担任教授时写的,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和祝福。
首联"丞相威名震百蛮,萧条异代得吾贤":用历史上名震边疆的丞相来比喻朋友,说在这个人才凋零的时代能遇到你这样贤能的人很不容易。这是对朋友才能的高度肯定。
颔联"宦游忽过三湘去,家学应令四海传":说你突然要去三湘(湖南地区)任职,但以你的家学渊源(学问修养),一定能将文化传播到四方。既点明朋友要去的地方,又赞美他的学识。
颈联"北望犬牙连上国,夜占鹑尾直中天":描写朋友要去的地方虽然偏远(犬牙指边境),但仍是国家疆土;夜晚观察星象(鹑尾是星宿名),说明那里也是中原文化照耀之地。用天文地理来强调边疆的重要性。
尾联"炎风朔雪皆王土,未觉青春雨露偏":说无论是南方炎热还是北方寒冷的地方都是国家疆土,皇恩雨露不会偏颇。既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赞美,也暗含对朋友的鼓励:虽然去偏远地区任职,但同样能施展才华。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地理星象等意象,既赞美了朋友的才能,又表达了对边疆教育的重视,最后落脚在国家统一、皇恩普照的主题上。语言庄重但不失亲切,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