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互相赠答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才华的欣赏,以及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前两句用历史人物作比喻:"曹公长剑一杯酒"指曹操的豪迈(借酒抒怀),"邓子孤云万里心"形容朋友像邓禹一样志向高远却孤独。通过这两个典故,既夸赞了朋友的品格,也暗示了文人内心的孤傲。
中间四句写文人交往的日常:邀请朋友来马厩赏骏马(暗喻欣赏才华),在书房里长久探讨学问。提到他们一起共事三个月,在秋天共同感受悲凉(文人常借秋景抒情)。这里展现了志同道合的默契,以及共同创作的诗意生活。
最后两句特别点出朋友"何郎"(对对方的尊称)写诗的刻苦:独自在台阶前听着雨声点滴,沉浸在清冷的吟诗氛围中。既突出了对方的勤奋,也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文人形象。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通过日常场景和历史典故,自然流露出对友情的珍重。诗中"骏马""书林""悲秋""雨声"等意象,共同构成了古代文人高雅淡泊的生活画卷,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以诗会友、心灵相通的美好情谊。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