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深山老林里的一棵大樟树的故事,用树比喻人才,传递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积极人生观。
前四句说这棵樟树在深山里默默生长七年,已经显出不凡气质("见奇")。随着年头增长,它扎根更深,枝干粗壮到没人能轻易砍伐它。这里用树的长成过程比喻人才需要时间沉淀。
中间四句描写大树的雄伟:树皮如霜般洁白,树冠青黑茂密,高耸入云。树底没有虫蚁蛀蚀(比喻品德无瑕疵),树顶似有神灵庇护(暗示天赋异禀)。这是对人才德才兼备的理想化描写。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当皇帝要建造宫殿("明堂"比喻国家大业),这样的好栋梁怎会被遗漏?只要遇到识货的木匠("匠石"比喻伯乐),哪怕发现得晚些又何妨?这里强调真正的人才终会被重用,时机不是问题。
全诗妙在把人才成长比作树木生长:需要时间积累(七年)、需要扎实根基(得地)、要经得起考验(霜皮黛色)、要有真才实学(虫蚁不蠹)。最后落在"迟来的机遇也是机遇"的积极态度,对怀才不遇者是很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