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语言直白却充满想象力。
前两句"凌明放龙去饮泉,何事此牧不在天"像是在说:天亮时放龙去山泉喝水,奇怪的是这位牧龙人(暗指隐士自己)为何不在天上生活?这里用"牧龙"这种奇幻的比喻,暗示主人公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能驾驭神龙的高人,但他却选择留在人间。
后两句"山中锄芝亦不恶,未入一班输群仙"意思是:在山里采灵芝也不错啊,虽然没挤进神仙的圈子,但也不觉得遗憾。诗人用"锄芝"(采药)这个接地气的动作,表现隐士生活的朴实。最后用"输群仙"这个幽默的说法,表面看是说自己比不上神仙,实际上是在表达:当个自由的山野之人,比在天上当神仙更快乐。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牧龙"这种夸张比喻制造反差效果,让平凡的采药生活显得很神奇
2. "输群仙"这种自嘲的说法,反而突出了主人公的洒脱
3. 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强调主动选择简单生活的智慧
简单说,这首诗就是在表达:与其勉强自己去够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不如安心享受当下能把握的小确幸。这种"宁可做山野闲人,不当天庭神仙"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内卷的时代尤其能引发共鸣。
张埴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