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德诗

奕奕龙山,维乡之望。
宪宪我祖,实著其乡。
殖于德仁,所牟匪利。
保艾我后,俎豆以治。
猗我昭考,厥惟小宗。
率承先德,聿隆厥躬。
受禄于朝,时用勿展。
贻我令名,亦孔之腆。
伯也矫矫,蔚为邦英。
匪躬竭节,世其清贞。
施则未光,志实靡晦。
是训是绳,陟降斯在。

现代解析

这首《宗德诗》是一首赞美家族美德和传承的诗歌,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赞美家乡与祖先
诗歌开头以“龙山”象征家乡的崇高地位,说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声望。他们不追求利益,而是专注于培养“德仁”(道德与仁爱),这种精神让后代受益,也让祖先被后人铭记(“俎豆以治”指用祭祀表达尊敬)。

2. 父亲辈的榜样
诗中提到“昭考”(父亲)虽然只是家族中的“小宗”(分支),但他继承了先辈的美德,靠自己的努力在朝廷获得职位。虽然官职不高,但他留下了好名声,这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3. 兄长辈的杰出
“伯也矫矫”夸赞家族中的兄长是国家的英才,他鞠躬尽瘁、坚守清廉的节操。尽管他的成就可能不够显赫(“施则未光”),但他的志向从未动摇,成为家族后代的榜样。

4. 总结:精神永存
最后两句强调,祖先的训导和榜样就像无形的力量,始终影响着家族的后人(“陟降斯在”指精神在上天与人间庇佑子孙)。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赞美祖辈、父兄的德行,强调一个家族真正的财富不是权势或金钱,而是代代相传的道德品质。即使个人成就不显赫,只要坚持正直和仁爱,就能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这种价值观在今天依然有意义——它提醒我们,良好的家风和品德比物质成就更能让一个家族长久兴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