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沟道中

盘马越关隘,已惊山势雄。
及兹入山坳,面面多奇峰。
锐如莫邪剑,龛如凫氏钟。
翼如将翔鸟,垂如下饮虹。
或攒如列星,或迸如张弓。
或旋如海螺,或排如衙蜂。
偃蹇如懒僧,颓瘦如衰翁。
蹲踞如卧罴,蜿蜒如游龙。
下肆插地轴,高骞淩苍穷。
闟闪无定态,气慑难形容。
伟哉造化心,出奇真无穷。
飞泉溜深涧,一线孔道通。
怪石碎横路,行客愁蚕丛。
迤折四十里,天险同函潼。
闻昔界南北,十万藏貔熊。
棋局一以变,过眼浮云空。
锈炮卧衰草,颓衙馀古松。
列雉若锯齿,齾齾撼危风。
峭壁剔苍藓,战血犹殷红。
腐儒慨凭吊,无病何呻恫。
清时撤屯守,来往车轨同。
在德不在险,此语洵可宗。
不如饱看山,狂吟炯双瞳。
崖石倘可疥,镌勒声隆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穿越险峻关沟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强烈的画面感,展现了山势的雄奇多变,同时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一部分:雄奇山势的震撼(前16句) 诗人骑马越过关隘,立刻被眼前的山势震撼。他用一连串的比喻形容山峰的千姿百态:像锋利的宝剑、像倒扣的大钟、像展翅的飞鸟、像垂首饮水的彩虹……这些比喻通俗易懂,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诗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奇观。

第二部分:险峻道路的艰难(中间12句) 接着,诗人描写了行走在关沟道中的艰难:狭窄的山路像一条细线,怪石嶙峋挡在路上,让人发愁。四十里的山路蜿蜒曲折,险峻如同著名的函谷关和潼关。这里,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行路的艰辛和关沟地势的险要。

第三部分:历史变迁的感慨(后16句) 诗人联想到过去这里曾是南北分界,驻扎着十万雄兵,如今却只剩下锈蚀的炮管、残破的衙门和古老的松树。城墙像锯齿一样残缺不全,峭壁上还留有战血的痕迹。诗人感慨时局变迁,曾经的军事要地如今已不再设防,南北往来畅通无阻。他认同“治国靠德行而非险要地势”的道理,认为与其感叹历史,不如尽情欣赏眼前的山景,把诗句刻在崖壁上。

诗歌的魅力: 1. 比喻生动:把山峰比作宝剑、飞鸟等,形象具体,易于想象。 2. 画面感强:通过描写山路、怪石、锈炮等景物,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 3. 情感真挚:从最初的震撼,到行路的艰辛,再到对历史的感慨,情感层层递进,自然流露。 4. 哲理深刻:最后提出“在德不在险”的观点,升华了主题,引人深思。

总结: 这首诗就像一篇精彩的游记,带领读者穿越险峻的关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的所见所感。最后,他告诉我们:与其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或哀叹,不如珍惜当下,欣赏眼前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