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台 其四
乘流忽遇坎(自注:廌以马病不行。),触焉遘兹游。
纡馀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收。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纡馀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收。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次意外的秋日游历,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感慨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无奈。
开篇用"乘流忽遇坎"比喻人生意外——诗人因马生病无法赶路,却因此邂逅了这次游览机会。登上云雾缭绕的高台,发现幽静的禅房,展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惊喜感。
中间部分展现秋日美景:水光潋滟的西泽,草木萧瑟的秋意。诗人感叹虽然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们都忙于官场(腰印指官印),无法同游。这里暗含对朋友身不由己的理解,以及自己未能实现隐居之约的遗憾。
最后以浪漫想象作结:在月华如水的夜晚,希望能与知己共踏清辉,用欢笑驱散烦忧。"华月湛西流"的清澈月光,象征着诗人渴望的心灵自由。
全诗亮点在于将日常小事(马病滞留)转化为人生感悟,用秋景的寂寥烘托知交零落的惆怅,最后又以明月寄寓超脱之志,展现了宋代文人将生活琐事诗意化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