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间海南进红鹦鹉石田先生见而图之近予友顾君亦于海南得二翼朱衣翠裳观者惊叹惜不能置之上方耳昔昌黎感二鸟而作赋予又叹斯鸟之不遭也

何处珍禽系碧笼,绿衣今巳换腥红。
圣王方重禽荒戒,零落朱衣野草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珍稀红鹦鹉的命运,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表面提倡节俭、实则奢靡的矛盾现象。

前两句写红鹦鹉的遭遇:它从"绿衣"(自然状态)变成"腥红"(被人为染色),被人关在笼中赏玩。这里用颜色变化暗示鸟类失去自由的悲剧。

中间两句直接批评统治者:嘴上说要戒除玩物丧志("禽荒戒"),实际上仍在搜罗珍禽异兽。"圣王"二字带有明显讽刺意味。

最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红鹦鹉本应被珍藏在皇宫("上方"),却最终零落草丛。这里用韩愈《感二鸟赋》的典故,暗指人才不被重用的社会现象。

全诗妙在: 1. 借物喻人,通过鸟类遭遇暗讽社会 2. 颜色对比鲜明(绿-红-朱-野草),画面感强 3. 表面写鸟,实则写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4. 讽刺手法含蓄有力,最后落点令人深思

诗人用通俗的鸟类意象,揭示了封建社会"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本质,以及人才被埋没的社会问题。这种借小事物反映大主题的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歌的批判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