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玄馆纳凉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清幽宁静、充满仙气的夏日图景。
首联“县滩如沸鼎,玄馆足清幽”,诗人首先描述了县滩的景象,像沸腾的鼎一样热闹嘈杂,而玄馆则是清幽寂静的地方。这里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在玄馆的宁静和舒适。
颔联“竹径不留暑,莲池先借秋”,进一步描绘了玄馆的清幽环境。竹径间透不过一丝夏日的炎热,而莲池中已经散发出秋天的气息。这不仅写出了时节的变化,也寓意着玄馆环境的宜人和清雅。
颈联“学仙师有诀,恋禄我怀羞”,表达了诗人对学仙和功名的不同态度。学仙之人有修炼仙术的秘诀,而诗人则因贪恋官禄而感到羞愧。这里的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仙道的向往。
尾联“安得双凫舄,乘风八极游”,诗人想象自己能够穿上能够飞行的仙鞋,乘着风飞向遥远的天际。这一联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玄馆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清净、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向往与追求。
郑霖
南宋开禧元年(1205)入太学,绍定二年(1229)登黄朴榜进士,授江西南安军教授。后知四川嘉定,再升总领淮西军马钱粮,转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此后曾改知赣州、苏州、安庆、平江等地。知安庆时兼任淮浙提刑点浙西刑狱;知平江时兼淮浙发运使。贾似道当权于朝,四处网罗人才以为己用,有意拉拢郑霖。但郑霖深恶贾似道恃世弄权,不愿与其往来,后贾似道以"司都"、"监礼部郎官"等职授郑霖,皆拒不就职。贾怀恨在心,遂诬郑霖造登台桥一事为"积粮聚众,图谋不轨"。理宗偏听不察,竟加杀害。时年七十二岁。数年后,理宗见到郑霖遗表,幡然悔悟,昭雪其冤,追赠中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并赐葬西岙集福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