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古称六朝古都)的历史沧桑感,通过夕阳下的遗迹景象,传递出繁华逝去的感慨。
前两句写夕阳下的古城:曾经祥瑞的"紫气"(象征帝王之气)如今只剩苍凉,六朝宫殿的基址淹没在落日余晖中。用"付夕阳"三字,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成一个黄昏的画面。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历史变迁:钟山(今紫金山)依然像猛虎般巍峨,长江(虞渊指日落处)中太阳倒影如龙腾跃,见证着永恒的自然力量。而当年保卫江城的铁锁战船、奢华的"玉树金莲"装饰,如今都化作了荒草废墟。
最后两句点出历史转折:自从朝廷军队(王师)进驻后,御史台(乌台)高耸的建筑在风霜中显得肃杀凛冽。这里暗含对政权更迭的思考,昔日繁华最终被冰冷的政治现实取代。
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镜头:从远眺全景(紫气夕阳),到特写自然景观(山形江影),再聚焦人文遗迹(战船、宫殿装饰),最后定格在象征权力更替的官府建筑。通过今昔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历史的无情。
吴景奎
(1292—1355)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