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里的一种淡淡哀愁,像我们现代人看到花开又花落时那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上片用"野桃""柳絮"这些典型春景开头,看似在描写明媚春光,但"长自负春妍"这句就悄悄透露出心事——这些花草树木总是自以为是地炫耀自己的美丽,却不知道赏春人要付出多少代价。"费尽买花钱"像是说为了看花要花钱买门票,更深层是说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要付出很多代价。"风天雨天"则暗示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各种不如意。
下片转到回忆。"碧城十二,红桥廿四"用具体数字勾勒出曾经繁华的场所,但"往事总凄然"突然转折,说明再美好的过往现在想来都带着伤感。最妙的是结尾:连梦里都得不到圆满,只有屋檐上的月亮冷眼旁观着失眠的人。这种孤独感特别真实,就像我们深夜睡不着时,觉得全世界都睡了只剩自己醒着的感受。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感"——明明写的是最热闹的春天,写的曾经最繁华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是挥之不去的寂寞。作者没有直接哭诉,而是用"看人自眠"的月亮、"费尽买花钱"的细节,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说不出的惆怅,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