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四十四

不落不昧,石头土块。
蓦路相逢,银山粉碎。
拍手呵呵笑一场,明州有个憨布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讲的是两个看似对立的事物相遇后产生的戏剧性变化,实则蕴含禅宗"破除执念"的智慧。

"不落不昧"指既不陷入极端也不含糊其辞,就像"石头"和"土块"看似截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自然存在。当它们意外相遇("蓦路相逢"),看似坚固的"银山"(象征人固执的认知)瞬间粉碎,暗示我们固有观念被打破时的顿悟。

最后两句通过"憨布袋"(传说中总背着布袋的乐观和尚)的形象,点出禅宗精髓——用孩童般单纯的心态看待世界,不为表象所困。当人放下对错、优劣的分别心,就能像拍手大笑的旁观者一样,获得通透自在的生活智慧。

全诗用日常事物作比喻,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我们烦恼常源于对事物硬性区分,若能超越这些人为界限,就能发现更广阔自在的精神世界。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