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失去挚爱后的巨大悲痛和自责。诗人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内心撕裂般的痛苦。
开头用"一树繁花突然凋零"比喻爱人逝去,用"绝世美人不再皱眉"形容爱人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两个比喻既唯美又残酷,反差强烈。
中间四句是诗人痛苦的自白:他只能吐血喊着"对不起",转身还想拥抱爱人(但已抱不到)。曾经的美好耗尽了三生的福气,十年的担惊受怕最终成空。这些句子像刀割一样直白,把失去爱人后的悔恨、思念、无力感都写透了。
最后两句最扎心:明明想扑在灵床前痛哭,却连这个勇气都没有,只能自责是个"薄情之人"。这种"想哭却不敢哭"的矛盾心理,比嚎啕大哭更显悲痛,把失去至爱后那种既崩溃又强撑的状态写得入木三分。
全诗没有用任何难懂的典故,就像一个人在极度悲痛时的喃喃自语,但因为情感太真实、比喻太精准,读来字字泣血。它告诉我们:最深的悲痛往往不是嚎哭,而是那种连哭都不敢哭的自责与无力。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