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海刚峰大理祭告南海兼归省
北宸分使节,南斗焕星精。
礼为怀柔重,恩先海渎清。
暂辞螭陛出,言指雁城行。
杨柳牵离思,芙蓉引去旌。
风云万里意,歧路十年情。
粤水今龙跃,朝阳昔凤鸣。
馨香神尽格,禋祀典初成。
跂尔瞻铜柱,悠然望玉京。
且承萱幄喜,矧是锦衣荣。
莫久淹乡国,遄来答圣明。
礼为怀柔重,恩先海渎清。
暂辞螭陛出,言指雁城行。
杨柳牵离思,芙蓉引去旌。
风云万里意,歧路十年情。
粤水今龙跃,朝阳昔凤鸣。
馨香神尽格,禋祀典初成。
跂尔瞻铜柱,悠然望玉京。
且承萱幄喜,矧是锦衣荣。
莫久淹乡国,遄来答圣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送别海瑞(号刚峰)出使南海时的赠别之作。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送别之情与使命之重:
1. 使命的庄严性(前四句)
开篇用"北宸"(北极星)比喻朝廷权威,"南斗"(星宿名)暗指海瑞如星辰般耀眼。朝廷派他带着怀柔政策去南海祭祀,强调这次出使不仅是礼仪活动,更是展现朝廷对边疆的重视。
2. 旅途的意象(中间八句)
用"螭陛"(龙纹台阶)代指皇宫,"雁城"指南飞目的地。杨柳、芙蓉这些江南植物勾勒出行程路线,而"风云万里""歧路十年"既写实际路途遥远,又暗含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特别提到"粤水龙跃"(广东水域)和"朝阳凤鸣",用祥瑞之兆预祝使命顺利。
3. 祭祀的隆重(随后四句)
描写海瑞到达后将举行的祭祀仪式,"铜柱"是汉代边疆标志物,"玉京"指京城,体现了他连接中央与边疆的特殊使命。用"馨香""禋祀"等祭祀场景,突出仪式的庄重感。
4. 人情味的叮嘱(最后四句)
在严肃的公务描写后,突然转入家常话:"萱幄"(母亲居所)提醒他趁便探望老母,"锦衣荣"说衣锦还乡之喜。最后两句像朋友般叮嘱:别在家乡耽搁太久,完成使命早日回朝。这种从国家大事到家庭温情的转换,让全诗刚柔并济。
全诗妙在将朝廷使命、自然风光、人生际遇、家庭伦理完美融合,既有"万里风云"的壮阔,又有"杨柳牵思"的细腻,通过送别场景展现了明代官员既忠君爱国又重视人情的立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