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简单却深刻的比喻,探讨了艺术创作和人生追求的共通困境。
前两句"声成文,谓之音"讲的是艺术创作的本质——把普通的声音组织成有美感的旋律,才能称为音乐。这里暗示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需要精心雕琢。
接着用"海底摸针"这个生动的比喻,形容追求理想或真理的过程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既困难又渺茫。但作者笔锋一转,说"作如是观"——如果能用这样的心态看待,反而能坦然面对困难。
最后两句借用《诗经》的典故,说从古至今("空王至今"),这种对真理的向往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悠悠我心")。就像现代人虽然生活在便利时代,依然会为某些追求感到迷茫和执着。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音乐创作比喻人生,说明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经历艰难寻找的过程。它安慰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必焦虑,因为这种追求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而且古往今来的人都有相似的困惑。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