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三

嗟来吐食死,漂母爱王孙。
等是乞怜人,一饱何足论。
东方老先生,笑傲忘至尊。
朔饥侏儒饱,且用长短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存态度,讽刺了社会上攀附权贵、丧失尊严的现象,同时赞扬了保持独立人格的智慧。

前四句写的是丧失尊严的乞怜者: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指施舍者傲慢地喊"喂,来吃"的食物),说有人为了一口吃的可以跪舔权贵,就像漂母(洗衣老妇)施舍落魄的王孙(贵族子弟)一样。诗人尖锐指出:这些乞食者本质上都是可怜虫,为了一顿饭出卖尊严根本不值得。

后四句用东方朔(汉武帝时的幽默谏臣)作对比:这位智者故意装疯卖傻,用"侏儒(矮人)吃饱而我饿肚子"的荒唐理由向皇帝要俸禄,实际是用幽默方式保持精神独立。他表面讨好皇帝,实则内心充满傲骨,连皇帝都敢调侃。

全诗最妙的是"长短分"三字,既指东方朔用身高差异(长短)的借口讨薪,又暗喻人生智慧——真正的聪明人懂得用看似卑微的方式,既解决温饱又守住尊严。这种"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远比直接跪舔权贵高明得多。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