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黄昏行舟图,充满流动的美感和淡淡的离愁。
前两句写时间流逝和旅途漫长。"午过潮痕寸寸生"用潮水一寸寸上涨的画面,生动表现了午后时光的缓慢流逝。"邮亭长短数归程"通过邮亭(古代驿站)远近错落的景象,暗示旅人计算归途的焦急心情。
后两句转入暮雨行舟的动人画面。"湿帆暮雨桃花口"中,被雨水打湿的船帆、黄昏时分的细雨、名叫"桃花口"的美丽地名,三个意象叠加,营造出湿润朦胧的江南意境。最后"一棹樵风送客行"最妙,将撑船时带起的风比作樵夫(砍柴人)推动的风,既写出船行的轻快,又让无形的风有了质朴的生命力。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午后潮水、路边邮亭,慢慢推到雨中行舟的特写,最后定格在船桨划开水面、清风送客远去的背影。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归程""送客"等词语,让读者能感受到旅行者淡淡的思乡之情。诗人用"寸寸生""长短""湿帆""樵风"这些接地气的词语,把寻常的旅途写得充满诗意,这正是古代文人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