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大捷志喜四首 其三

虚象滇阳习水犀,穷猿何处觅林栖。
金城但筑盘山下,玉斧长刳大渡西。
露布驰来真倚马,赦书颁处喜衔鸡。
南人自此应无反,安用徵兵过五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庆祝滇南(今云南一带)大捷的组诗之一,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边疆安定的期待。

前两句用"水犀"(犀牛,象征敌军)和"穷猿"(走投无路的敌人)作比,说敌军像习惯水战的犀牛一样盘踞滇南,战败后却像无家可归的猿猴无处藏身。三、四句提到在盘山下筑城防守、用"玉斧"(传说中划分疆界的斧子)划定大渡河以西的边界,强调战后巩固边防的重要性。

五、六句最有趣:用"露布"(捷报)像骑马飞奔一样传来,朝廷赦免战俘的诏书让百姓像鸡啄米般欢喜叩头,这两个画面感极强的比喻把胜利的喜庆写得活灵活现。最后两句是作者的判断:认为南方百姓从此不会造反,不必再劳师动众派兵远征了,流露出对和平的期待。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军事胜利写得生动活泼,比如把捷报比作快马,把百姓谢恩比作小鸡啄米,既展现了胜利的喜悦,又透露出"以战止战"的治国思想。最可贵的是,诗人没有炫耀武力,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战换来长治久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