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庶子瑞菊轩卷(淮字宗豫)
紫陌朝回凤城晓,罗衫冷怯霜风早。
轩前佳菊吐奇花,合萼连葩向人好。
阳光一照色更鲜,盈盈两脸胭脂妍。
同心可比连理木,清香绝胜双头莲。
簪缨列坐皆僚友,啧啧看来叹希有。
宜将綵笔写新图,持归远为双亲寿。
繇来种德生贤郎,家庭晚景何辉光。
丝纶日掌侍清禁,阿阁五云仪凤凰。
物因人瑞皆从类,人今况与明时会。
乃知圣主得贤臣,兹花亦是皇家瑞。
轩前佳菊吐奇花,合萼连葩向人好。
阳光一照色更鲜,盈盈两脸胭脂妍。
同心可比连理木,清香绝胜双头莲。
簪缨列坐皆僚友,啧啧看来叹希有。
宜将綵笔写新图,持归远为双亲寿。
繇来种德生贤郎,家庭晚景何辉光。
丝纶日掌侍清禁,阿阁五云仪凤凰。
物因人瑞皆从类,人今况与明时会。
乃知圣主得贤臣,兹花亦是皇家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温馨画面,通过菊花盛开的景象,赞美了家庭和睦、君臣相得的和谐氛围。
开头写清晨从皇宫回来的路上,秋霜寒风让人感到丝丝凉意。但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庭院里盛开的菊花,花瓣层层叠叠,迎着阳光显得格外鲜艳,像涂了胭脂的美人脸。诗人用"同心连理木""清香双头莲"比喻菊花,既写其形态优美,又暗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随后场景转到一群官员围坐赏花,大家都惊叹这罕见的菊花。诗人建议把这美景画下来,送给远方的父母祝寿。这里由花及人,带出家庭温馨的主题。
后半部分升华主题:种下善德才能培养出贤能的子孙,家庭晚年才能幸福美满。诗人把在朝为官比作凤凰栖息在高阁,暗示贤臣遇明君的美好。最后点明主旨:奇异的花草因人的德行而显祥瑞,正如贤臣在明君治下施展才华,这盛开的菊花也是国家吉祥的象征。
全诗由景入情,从小小的菊花延伸到家庭伦理和君臣之道,展现了传统文人对"家国同构"的理想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层层递进中传递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