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怀念画家沈周(号石田)的作品,情感真挚,画面感强。
首联"何处重占处士星,草堂突兀夜灯明"用疑问句开头,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处士星"比喻沈周这样的隐士高人,诗人夜访故居,看到草堂亮着灯,恍惚间以为故人还在。
颔联"风流已与人都尽,手泽空怜物有情"直抒胸臆:沈周的风采已随他离去,只留下他用过的物品,仿佛还带着主人的温度。这里"手泽"指故人遗物,用"物有情"反衬人已不在的伤感。
颈联"依旧短墙围野色,不禁高树起秋声"转入景物描写:围墙还在,秋树依旧,但物是人非。秋风中的树叶声更添凄凉,暗示诗人内心的萧瑟。
尾联"伤心未了生前约,渔子沙头一棹横"最动人。诗人想起与沈周未完成的约定,看到河边停泊的小船,仿佛在等待永远不会回来的主人。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小船成了永远的等待,也是诗人遗憾的化身。
全诗通过夜访故居的所见所感,将思念、遗憾、物是人非的怅惘层层递进。最妙的是把抽象的情感,化作草堂灯火、秋树风声、岸边孤舟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深切的怀念。诗中"依旧""空怜""不禁"这些词,都精准传达了睹物思人的复杂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