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炀帝昔日奢华宫殿的衰败景象,通过今昔对比传递出历史兴亡的感慨。
开篇用"凤跸鸣銮"(皇帝车驾)的意象带我们回到当年隋炀帝出行的盛况,但"暮云""苔痕"立刻转向衰败现状。当年三千宫女歌舞的繁华,如今只剩野草斜阳。石雕骏马不再嘶鸣,但春天依旧轮回;华丽楼阁虽已消失,燕子仍在此筑巢。最讽刺的是当年运送龙舟的运河,如今只能伴着寒潮空流。
诗人用"歌舞春风"与"野日昏"、"石马不嘶"与"春自老"等对比,展现时间对权力的无情消解。特别选取"燕子"这个见证者,暗示人事已非而自然永恒。最后以运河空流的画面收尾,让读者在寒潮声中感受历史的苍凉。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对比,让繁华与荒凉的巨大反差自然触动人心,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耶律铸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子,其母为汉人苏氏。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他任中书省事,上疏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1258年,随蒙哥伐蜀。次年蒙哥死于军中,他护送蒙哥灵柩到和林,时遇汗位争夺战,选择站在忽必烈一边。1261年(世祖中统二年)为中书省左丞相。1264年(世祖至元元年)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后去山东任职,应诏监修国史,并多次出任中书左丞相。1283年(世祖至元二十年)因罪免职。著有《双溪醉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