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陈招使

天戈一指迅雷轰,涌雪公应记洗兵。
伊洛风烟想如旧,江淮草木转知名。
争先识面今裴度,孰与论心昔孔明。
文水万家惟击壤,得无军饷尽归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胜利后的和平景象,歌颂了将领的功绩和百姓的安居乐业。我用大白话逐句解析:

1. "天戈一指迅雷轰":朝廷大军像闪电般出击,形容军队行动迅猛有力。

2. "涌雪公应记洗兵":将领(涌雪公)应该记得战后要休整军队。"洗兵"暗喻停止战争。

3. "伊洛风烟想如旧":伊河洛水一带的风景应该和从前一样,暗示战火平息。

4. "江淮草木转知名":连江淮地区的草木都知道了将领的威名,说明战功显赫。

5. "争先识面今裴度":百姓争相认识这位像唐代名将裴度一样的当代英雄。

6. "孰与论心昔孔明":谁能比得上他像诸葛亮一样的忠诚谋略呢?

7. "文水万家惟击壤":文水地区千家万户都在安居乐业。"击壤"是古代游戏,象征太平。

8. "得无军饷尽归耕":是不是军粮都用来支持农耕了?说明战后重视民生。

全诗亮点:
- 用闪电、草木等自然事物比喻战争与和平的转变,生动形象
- 通过裴度、孔明两位历史名人作比,突出将领的才能
- 结尾的农耕场景展现战争胜利的最大意义是百姓安康
- 整体气势雄浑又充满生活气息,既有战场豪情又有田园诗意

诗人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将领与百姓的关系,表达了真正的胜利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深刻思想。

刘炜叔

刘炜叔,莆田(今属福建)人。矩子(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刘矩传》附)。为南海县丞时师事杨长孺。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知吉州。嘉熙间提举福建市舶司,知泉州(同上书卷九○、九三)。事见《诚斋集》卷首刘炜叔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