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步入晚年的人,在春日里赏花听鸟的闲适生活,同时透露出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
前两句"九十春秋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直白地告诉我们:诗人已经45岁了(古人用"春秋"指代年岁),正值人生中途。这个年纪的人,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还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春天养花的好天气,暗示着诗人正享受着人生中一段平和美好的时光。
后两句"海棠枝上莺声好,道与时流见得麽"更加生动:海棠花枝上黄莺啼鸣,构成一幅声色俱佳的春日图景。但诗人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通过"道与时流见得麽"这个反问,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在繁华喧嚣的世俗中,他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自然景物(春花、莺啼)勾勒出令人向往的生活画面
2. 通过年龄与季节的对应,暗喻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
3. 最后一句的反问,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之余,自然思考起自己的人生选择
诗人没有说教,而是用美好的春日景象,温柔地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美好,保持内心的澄明。这种含蓄而深刻的生活智慧,正是古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释中仁
释中仁,洛阳(今属河南)人。少依东京奉先院出家,徽宗宣和初赐牒于庆基殿,落发进具。后往来三藏译经所,谛躬经论。谒圆悟,留居天宁。孝宗隆兴初,开法大觉寺,迁临安府中天竺,次徙温州雁山灵峰。淳熙四年(一一七七)曾诏入宫说法。《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