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飞红已谢春,红移榴蕊更精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季节交替时自然界的生机转换,用两种红色展现了生命的不同阶段。

前两句"片片飞红已谢春"写的是春天尾声花瓣飘落的场景,这里的"飞红"像无数红色小蝴蝶在空中飞舞,暗示着春天繁华的逝去。后两句"红移榴蕊更精神"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初夏的石榴花,用"红移"巧妙地把红色从凋谢的春花转移到盛开的石榴上,"更精神"三字让石榴花充满活力,仿佛在接力春天的生机。

全诗通过两种红色的对比转换,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一边是春花凋零的淡淡忧伤,一边是夏花绽放的勃勃生机。诗人用极简的笔触,让我们看到生命在不同阶段的美丽,传递出"旧去新来"的乐观态度。就像生活中一个场景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精彩即将开始。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