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怀 其十六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在秋夜独处时的孤独与感慨,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前两句写景:沾着露水的栏杆和繁星点缀的房间都静悄悄的,漂泊在江湖上的诗人躺在秋夜的枕头上,感觉自己像在梦中漫游的神仙。这里用"游仙"的比喻,暗示现实生活的苦闷让他渴望超脱。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多情的明月怜惜他孤独的身影,调皮的花影映照着他独自入睡的身影。他决定告别年轻时华丽的文风(铅华指化妆品,比喻华丽词藻),也不再沉迷音乐享乐(丝竹代指歌舞娱乐),因为已到中年该沉淀下来。这两句展现了中年人特有的清醒与克制。

最后两句情绪达到高潮:想到未来像茫茫大海一样充满忧愁,他忍不住对太阳神(羲和是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喊话:快挥鞭让日子过得更快些吧!这种夸张的想象,生动表现出诗人对现实压力的逃避心理。

全诗妙在把中年人共有的危机感写得既唯美又深刻。用"皓月怜孤影"的拟人手法让孤独变得浪漫,用"快著鞭"的奇幻想象让愁苦显得鲜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失眠的秋夜,更是一幅所有中年人都能共鸣的心灵画像——在岁月面前那份既想挽留青春,又渴望快进度过艰难时光的矛盾心情。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