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行留别张潜

中夜饮,朱颜酡,郁金美酒金叵罗。扬眉吐气为君醉,相逢不饮当奈何。

思君隔长河,会少离别多。剧欢继银烛,婉娈出青娥。

江讴越吹空浩荡,郢中白雪扬清歌。春风无情吹桃李,昨日花开今结子。

贵贱悠悠何足论,古来万事东流水。邙山之坟半无主,马鬣蓬科动离黍。

铜雀歌钟散晚烟,茂林松柏凋寒雨。酒阑莫唱丁都护,空使哀情慨今古。

青镜频看发渐稀,黄金一去交难固。少年心事谁共知,结交误结轻薄儿。

一朝贫贱忍相弃,岂惜浮沈应有时。楼头杨柳垂青丝,楼上与君伤别离。

伤别离,长相思。水流花谢两相失,雨散星离从此时。

明朝更越千万山,再歌一曲行路难。行路难,摧心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夜的离别酒宴,充满了豪迈与伤感交织的复杂情感。

开篇用"朱颜酡"(喝酒脸红)、"金叵罗"(金酒杯)等意象,生动展现了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与友人开怀畅饮,因为知道"会少离别多"——相聚时间短,分别时间长。这里既有及时行乐的豪情,也暗含对离别的无奈。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用"春风无情吹桃李"等自然景象,道出人生无常的哲理。花朵转眼结果,富贵贫贱终将如"东流水"般消逝。诗人用邙山荒坟、铜雀台遗迹等历史典故,强调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最后回到离别主题,"楼头杨柳"的柔美与"行路难"的艰辛形成强烈对比。诗人感叹真挚友谊难寻,有些人会在你落魄时离去。结尾重复"行路难,摧心肝",将离别的痛苦推向高潮。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
1. 情感起伏如波浪,从欢饮到感伤再到激昂
2. 善用对比手法:美酒与哀情、花开与花谢、相聚与分离
3. 语言既有"郁金美酒"的华丽,也有"东流水"的朴实
4. 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把个人离愁升华为人生感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展现了人性矛盾:既想痛快畅饮又难掩离愁,既明白人生短暂又渴望真挚情谊。这种复杂情感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