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

美哉洋洋清颍尾,西通天邑无千里。
舸𦩆大艑起危樯,淮颍耕田岁收米。
茫茫陂泽带平原,古时沟涧还相连。
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
今年雨足种麦多,北风吹叶鸣空柯。
高城回望郁嵯峨,丰年闾井闻笙歌。
河边古堤多老柳,去马来船一回首。
百年去住不由人,岁暮天寒聊饮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淮河、颍河交汇处的田园风光画卷,同时暗含时光变迁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地理风貌(前六句):
用"美哉"开篇直抒胸臆,描写这里水网密布(清颍尾)、航运繁忙(大船扬起高帆)、物产丰富(淮颍流域盛产稻米)的特点。古老的水利工程(沟涧)仍连接着广阔的湿地平原,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2. 今昔对比(中间六句):
通过"昔人/今人"的鲜明对照:古代驻军开垦的屯田,如今变成坟冢相连的农田;当年驻守的军事要塞(高城),现在只听见丰收的欢歌。这种对比暗示了战乱到和平的时代变迁。

3. 人生感悟(最后四句):
河边老柳见证着来往车船,引出深沉的人生感慨:百年光阴如流水(去住不由人),不如在寒冬岁末把酒言欢。这里的老柳既是景物,也是时间见证者,最后两句的饮酒解忧与开篇的"美哉"形成情感闭环。

艺术特色:
- 运用"大艑危樯""北风鸣柯"等动态描写增强画面感
- 通过"屯田变坟冢""高城闻笙歌"的对比展现历史沧桑
- 结尾的"老柳回首"将景物拟人化,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

全诗在赞美田园风光的同时,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最后以酒解忧的洒脱作结,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生活哲学。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