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坚固可靠的桥,并借此隐喻一种沉稳可靠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临渊似平陆,徐行若安土"用对比手法描写这座桥的神奇:站在深渊边的桥上,却感觉像走在平地上;慢慢走过时,仿佛踩在安稳的土壤上。这里通过行走的体验,突出桥给人带来的安全感。
后两句"推此以扶颠,屹然中流柱"由桥及人,把桥的稳固特性引申为人生智慧:如果能像这座桥一样稳重,就能在动荡中保持平衡("扶颠"),成为激流中屹立不倒的支柱("中流柱")。这里的"颠"既指桥下的深渊,也暗喻人生的起伏。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日常过桥的体验,自然引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2. "似""若"等词制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3. 最后两句把物的特性转化为人的品格,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
诗人通过赞美一座可靠的桥,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面对人生风浪时从容不迫、稳如磐石的生活态度。这种将普通事物写出深刻寓意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包恢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