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佳玑)还莆田(癸巳)
高楼置酒觞今夕,愁听骊歌送行客。
摇落深知羁旅情,飘零况是云山隔。
林生磊落无等伦,凤雏骥子谁能驯。
一朝忼慨辞乡里,几载饥寒傍路人。
平生崔嵬好奇服,流离耻作穷途哭。
往往诗歌泣鬼神,时时谈笑惊流俗。
林生林生骨相奇,昂藏不异并州儿。
看君富贵当自有,不合憔悴留天涯。
高秋别我闽中去,行李萧条惨徒御。
客舍清江万里船,乡心红叶千山树。
九里湖边倚翠屏,谷城山下俯清泠。
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
嗟予分手天南远,惆怅河桥送君返。
远客休辞行路难,高堂应念还家晚。
摇落深知羁旅情,飘零况是云山隔。
林生磊落无等伦,凤雏骥子谁能驯。
一朝忼慨辞乡里,几载饥寒傍路人。
平生崔嵬好奇服,流离耻作穷途哭。
往往诗歌泣鬼神,时时谈笑惊流俗。
林生林生骨相奇,昂藏不异并州儿。
看君富贵当自有,不合憔悴留天涯。
高秋别我闽中去,行李萧条惨徒御。
客舍清江万里船,乡心红叶千山树。
九里湖边倚翠屏,谷城山下俯清泠。
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
嗟予分手天南远,惆怅河桥送君返。
远客休辞行路难,高堂应念还家晚。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好友林佳玑回莆田的场景,充满了不舍和祝福的情感。
开篇描写送别的酒宴上,听着离别的歌声更添忧愁。诗人理解漂泊在外的艰辛,更何况这次分别后两人将隔山隔水。接着夸赞林佳玑是个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人,像凤凰和千里马一样出众。这些年他离家闯荡,虽然生活清苦但从不向命运低头,写诗作文能感动鬼神,言谈举止也与众不同。
诗人认为林佳玑相貌堂堂、气度不凡,注定会有大好前程,不该在外漂泊受苦。深秋时节他启程返乡,行李简单却归心似箭。诗中用"万里船""千山树"等意象,暗示回乡路途遥远。
最后诗人想象好友途经的风景:九里湖的青山、谷城山下的流水,在寒风中走过江路山路,在夕阳下经过一个个驿站。结尾表达自己的不舍,但劝好友不要畏惧路途艰难,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
全诗通过送别场景、对友人的赞美、路途想象的层层递进,展现了真挚的友情和对游子归家的期盼。语言生动形象,既有离别的伤感,又饱含温暖的祝福。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