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杂感诗

猛虎磨牙踞荫林,幽幽一路晚烟深。
行行君子休疑懼,此物由来食兽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中的景象,通过巧妙的意象和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看法。

首句“猛虎磨牙踞荫林”,这里用猛虎来形容那些强大或凶猛的人或事物,它们如同凶猛的猛虎一般,占据着自己的领地。老虎磨牙表示它们随时准备捕猎,这也比喻那些有野心或者强势的人时刻准备着行动。

第二句“幽幽一路晚烟深”,这里用“幽幽”和“晚烟深”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僻和宁静,同时也增强了对轻烟弥漫、夜色浓重的描绘,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第三句“行行君子休疑懼”,意思是说,那些正直、有德行的人们,在面对强大的力量时,不要因为恐惧而退缩,要坚定前行。这里的“君子”代表那些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诗人鼓励这些人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坚定。

最后一句“此物由来食兽心”,这里借猛虎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人,强调这种力量的本质是捕食和征服,就像猛虎捕食其他动物一样。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强弱分明、强者以力量压制弱者现象的观察和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猛虎的形象和山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强大人物或力量应当保持敬畏,同时也鼓励正直的人们不畏强权,勇敢前行。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