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一老还乡

远去羌峰最上层,齐开八目带力行。
更深谁向傍边立,树上安身两弟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用简单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远去羌峰最上层,齐开八目带力行"像是在说一个登山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一群人努力攀登高峰的情景,"八目"可能暗指多人齐心协力(古代"八"常表示多),大家目光坚定、步伐有力,朝着山顶共同前进。这里传递的是团结协作、目标坚定的精神。

后两句"更深谁向傍边立,树上安身两弟兄"笔锋一转,描写夜深人静时,有两个人站在树旁,像是兄弟般在树上安家。这突然从白天的集体行动转到夜晚的个体相处,形成鲜明对比。"两弟兄"可能象征亲密关系,也暗示即使在大集体中,每个人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情感依托。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登山喻人生奋斗,用兄弟喻人际关系。白天众人合力攀登,夜晚兄弟相依而居,道出了人生既需要集体奋斗,也需要私人情谊的哲理。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就像在说:人生路上,我们既要与众人同行,也要珍惜身边最亲近的人。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