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渠诗 其二

新渠之田,在渠左右。
渠来奕奕,如赴如凑。
如云斯积,如屋斯溜。
嗟唐之人,始识粳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开凿的水渠给农田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农民们第一次见识到优质稻米的喜悦。

前四句用动态的画面展现水渠的灌溉效果:新渠两边的田地因为有了水源而焕发生机。水流欢快地奔涌而来,像赶集一样热闹,又像云朵堆积、屋檐滴水一样自然流畅。这些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水渠给干旱土地带来的活力。

后两句突然转折,通过"嗟"这个感叹词,把视角拉回到现实——原来这里的唐朝百姓之前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水稻(粳稌)。这个反差既突出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又暗含了对农民生活改善的欣慰。

全诗最妙的是用日常可见的景象(赶集、云朵、屋檐)来比喻抽象的水利效益,让读者能通过生活经验理解国家工程的惠民本质。最后落在"始识粳稌"这个细节上,以小见大,比直接歌颂功德更有感染力。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