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元旦饮刘绳之梅花下听歌时一衲在侧

卜艳催花发,长眉带柳来。
醉怜回雪舞,老怕失年杯。
笑靥生春晕,禅心试冷灰。
一尊一板去,村舍几题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诗人在元旦这天,在朋友刘绳家的梅花园里喝酒听歌,旁边还有一位僧人作伴。整首诗用轻松自然的笔调,展现了冬日赏梅的雅致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前两句"卜艳催花发,长眉带柳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占卜说今天会有艳丽的花朵绽放,梅花像画着长眉的女子一样婀娜地开放了。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既写出花开的美态,又暗示了聚会的欢乐氛围。

中间四句写聚会场景:"醉怜回雪舞"写醉酒后看歌舞表演,舞姿像雪花回旋般优美;"老怕失年杯"略带幽默,说年纪大了怕错过祝酒的时辰;"笑靥生春晕"写歌女笑脸上泛着红晕;"禅心试冷灰"则写旁边僧人的超然态度。这几句生动地捕捉了不同人物的神态,形成热闹与宁静的对比。

最后两句"一尊一板去,村舍几题梅"写聚会结束:大家带着酒具和乐器离开,而村舍的梅花依然绽放,仿佛在等待人们为它题诗。这里既写出了聚会的余韵,又用梅花象征着高洁的情趣。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元旦聚会这样平常的事写得既热闹又雅致,既有醉酒歌舞的欢乐,又有赏梅吟诗的文雅,还有僧人带来的禅意。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和轻松的笔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面。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