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

漫说鹅儿色似油,何如杨柳绿幽幽。
初收宿雨浓于染,远映新波翠欲流。
十里蝉声溪上路,一痕斜照驿边楼。
莫言濯濯无人爱,别有春光在御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杨柳图,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首联用"鹅儿色"(淡黄色)和"绿幽幽"对比,突出杨柳青翠柔美的特点。诗人说别总夸小鹅毛色鲜亮像油光发亮,哪比得上杨柳那种深邃的幽绿色呢?这里用日常可见的小鹅作对比,让读者更容易想象杨柳的绿。

颔联写雨后的杨柳格外鲜绿。夜雨刚停,杨柳绿得像是被颜料浸染过;远远倒映在水面上,翠色仿佛要随着波纹流动起来。"浓于染""翠欲流"用夸张的手法,把静态的绿色写得活灵活现。

颈联拓展视野,加入声音和光影。蝉鸣声回荡在十里溪边的柳道上,夕阳的余晖斜照在驿站小楼上。这两句突然从纯写景转入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蝉声和斜阳让静谧的柳色图顿时生动起来。

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别说光秃秃的柳树没人喜爱,你看那皇宫御沟边的杨柳,不是别有一番春光吗?"濯濯"原指山无草木,这里形容柳树冬天落叶后的样子。诗人通过对比,暗示平凡事物也有不平凡的美丽。

全诗就像用文字作画,先近距离特写柳叶的绿,再拉远镜头展现柳树与溪水、蝉声、夕阳构成的整体画面,最后升华到对生活中寻常美景的赞叹。诗人用"油""染""流"这些具体可感的词汇,让抽象的绿色变得鲜活可触,读来仿佛能看见那摇曳的柳枝,听见夏日的蝉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