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难为趋行
东方曈曈星晰晰,鹊飞门前梧树集。
启我荆扉视,遥见远人以晨征。
客从东西南北来,息疲马,结绶拂长缨。
请客上堂出屈卮,自言空村但餔糜。
客辞别家年及期,九州豺虎夹道啼。
豪贤在路不择噬,月黑水白汨深泥。
旷野无人居,雨雪何霏霏。
狐兔在地走,机罗空设施,麇麚成群饮人脂。
兽走啖不及远道,行人往往不能驰。
蒿莱蔽目生,黄雀飞去暮未栖。
虎大见雀骇,见雀去山树。
雀遗弊虎皮,虎视空睥睨。
白日禽兽争驰突,人群呵禦至日没。
日没复纵横,人各不保生。
路难行,棘与荆,何能远游逐利名。
拂客面上尘,爬搔虮与虱。
食我餔糜居我山,水窟饮泉力耕种,山樊寥寥寿安逸。
客今忧思父与兄,何不拔剑邀徒旅,斫草驱狐兔。
弯弓月张抨豺虎,黄雀麇麚不足数。
父母妻子得相见,乃不此身隔异县。
慊慊心意关,莫以此言泪如霰。
启我荆扉视,遥见远人以晨征。
客从东西南北来,息疲马,结绶拂长缨。
请客上堂出屈卮,自言空村但餔糜。
客辞别家年及期,九州豺虎夹道啼。
豪贤在路不择噬,月黑水白汨深泥。
旷野无人居,雨雪何霏霏。
狐兔在地走,机罗空设施,麇麚成群饮人脂。
兽走啖不及远道,行人往往不能驰。
蒿莱蔽目生,黄雀飞去暮未栖。
虎大见雀骇,见雀去山树。
雀遗弊虎皮,虎视空睥睨。
白日禽兽争驰突,人群呵禦至日没。
日没复纵横,人各不保生。
路难行,棘与荆,何能远游逐利名。
拂客面上尘,爬搔虮与虱。
食我餔糜居我山,水窟饮泉力耕种,山樊寥寥寿安逸。
客今忧思父与兄,何不拔剑邀徒旅,斫草驱狐兔。
弯弓月张抨豺虎,黄雀麇麚不足数。
父母妻子得相见,乃不此身隔异县。
慊慊心意关,莫以此言泪如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中的残酷景象,通过生动的动物比喻和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了百姓在动荡社会中的艰难处境。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用黎明时分的喜鹊反衬现实("东方曈曈星晰晰"),主人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却发现对方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客人讲述了自己在外漂泊一年的见闻。
2. 中间部分用大量动物意象比喻社会乱象:豺狼虎豹(比喻残暴的权贵)横行霸道,狐兔(比喻小恶人)遍地,陷阱机关(比喻严酷法令)形同虚设。特别用"黄雀与老虎"的寓言,揭示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连老虎都被雀鸟戏弄,暗示社会秩序完全颠倒。
3. 接着描写百姓的生存状态:白天要防御野兽(恶人)袭击,夜晚仍不得安宁。路上布满荆棘,远行谋生变得极其危险。主人劝客人留下过农耕生活,虽然清贫但能保全性命。
4. 结尾发出强烈呼吁:与其独自担忧家人,不如拿起武器联合众人,铲除杂草(清除恶势力),射杀豺狼(反抗暴政)。只有主动抗争,才能让家人团聚,结束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豺虎""狐兔"等动物群像,形象展现社会各阶层的恶行
- "黄雀戏虎"的寓言构思巧妙,突出乱世的荒诞
- 通过主客对话,自然引出两种生存选择(逃避或抗争)
- 最后激昂的号召,使诗歌超越单纯的苦难描写,具有反抗精神
本质上,这是首揭露社会黑暗并呼唤反抗的现实主义作品,其动物比喻和寓言手法让深刻的社会批判显得生动可感。诗中"拔剑驱狐兔"的呐喊,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