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罗浮 其八 (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东南麻姑峰,其下有酒田。
西北酥醪观,其上有酒泉。
乐哉罗浮君,君此酒国间。
我自来山中,小饮常陶然。
仰观日月行,恍若羲农前。
不知人间世,何用百忧煎?
乃知仙之徒,以酒全其天。
住世为酒人,出世为酒仙。
笑看桃花开,一醉三千年。
西北酥醪观,其上有酒泉。
乐哉罗浮君,君此酒国间。
我自来山中,小饮常陶然。
仰观日月行,恍若羲农前。
不知人间世,何用百忧煎?
乃知仙之徒,以酒全其天。
住世为酒人,出世为酒仙。
笑看桃花开,一醉三千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逍遥自在的饮酒仙境,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篇用"麻姑峰"和"酥醪观"两个神仙典故,勾勒出一个充满美酒的理想世界。东南有酒田,西北有酒泉,整个罗浮山就像个巨大的"酒国",为全诗奠定了超脱尘世的基调。
中间部分写作者在山中饮酒的快乐体验。小酌几杯就感到飘飘然,抬头看日月运行,仿佛回到了上古神农氏的纯真年代。这时完全忘记了人世间的烦恼,领悟到神仙们都是靠饮酒来保持天性纯真的。
最后用两组对比点明主旨:"住世"(活在人间)就做个爱酒之人,"出世"(超脱凡尘)就做个酒中神仙。结尾化用"桃花源"和"烂柯人"的典故,说笑着看桃花开落,一醉就是三千年,把饮酒之乐推向了永恒的境界。
全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饮酒这件平常事写得仙气飘飘。表面写贪杯,实则表达的是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人用夸张的想象告诉我们:有时候放下执念,像神仙一样快活地喝一杯,或许才是面对烦恼的最好方式。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