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张中宪锡怿有感

曲江先生负文望,气摄江湖有馀量。
好学长疏左氏书,高才不让河间相。
当年厌处金马门,泰山太守由来尊。
拂衣归向春申浦,种树营成裴令园。
我游海上漫投刺,把臂雄谈快人事。
户外千回过客车,怀中十载相思字。
方春初发桃李枝,蹋青挑菜时相携。
筵前张子碧山榼,帘捲夏侯红妓衣。
邺宫高宴具四美,杂坐中间有史妠。
长调笙笛共筝篪,不问清明兼上巳。
听残鶗鴂日渐长,葛𢂽未试蒲葵香。
西陵草暗欲归去,频把玉杯看夕阳。
平船将趁暮潮上,为唱离歌转惆怅。
绮席重开惜过情,布帆此去应无恙。
谢公东墅一望遥,何年相忆还相招。
当前欲别思何似,不见垂杨几万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深挚的友情和离别时的惆怅,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张锡怿之间的情谊。

诗的开头介绍了张锡怿(曲江先生)的才华和声望,他学识渊博,气度不凡,甚至不输历史上的名相。但他厌倦了官场生活,选择归隐,在春申浦(可能是上海一带)建园种树,过上了闲适的生活。

诗人回忆了与张锡怿的交往:初次见面时,两人一见如故,畅谈甚欢。张锡怿虽隐居,但家中宾客不断,可见其人格魅力。他们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春天赏花踏青,宴会上有美酒、音乐和歌舞,气氛欢乐。诗中提到的“碧山榼”“红妓衣”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随着夏天临近(“葛𢂽未试蒲葵香”暗示天气转热),诗人不得不离开。离别之际,两人频频举杯,望着夕阳,心中满是不舍。诗人乘船离去时,离别的歌声更添惆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还能与友人相聚。结尾的“不见垂杨几万条”以景结情,用无尽的杨柳象征离愁别绪,余韵悠长。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伤感。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打动人心,展现了古典诗词中“以情动人”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