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公书院
乘舟驻马览九曲,怪柏乔松映修竹。
水明山秀读书地,万古悠悠遗芳躅。
年深景怪公不来,淡雾衰草迷书台。
乌啼鹊噪暮林杪,明月夜夜穿空斋。
门轩岁月谁开闭,策杖登临令心碎。
无聊举棹便回路,闷倚船窗读周易。
水明山秀读书地,万古悠悠遗芳躅。
年深景怪公不来,淡雾衰草迷书台。
乌啼鹊噪暮林杪,明月夜夜穿空斋。
门轩岁月谁开闭,策杖登临令心碎。
无聊举棹便回路,闷倚船窗读周易。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这首《题文公书院》描述的是一处古老的书院,诗人乘舟驻马欣赏周围的景色,并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深深感慨。
1. “乘舟驻马览九曲,怪柏乔松映修竹。”诗人到达书院的方式可能是水路和陆路,沿途看到许多奇特的景色,如形状奇特的柏树和松树,与修长的竹子相映成趣。
2. “水明山秀读书地,万古悠悠遗芳躅。”这里是一个明亮清澈的水边、秀丽的山旁的读书好地方,历史悠久,遗留了古人的足迹和书香。
3. “年深景怪公不来,淡雾衰草迷书台。”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色虽然奇特,但文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著名文人)已经不在,书台上被淡淡的雾气和枯萎的草地所包围,显得有些荒凉。
4. “乌啼鹊噪暮林杪,明月夜夜穿空斋。”傍晚时分,乌鸦和喜鹊在树林中鸣叫,明亮的月光每晚都照亮空无一人的书房。
5. “门轩岁月谁开闭,策杖登临令心碎。”书院的门轩经历了多少岁月的开启和关闭,如今诗人拄着拐杖登上书院,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心情沉重,可能是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6. “无聊举棹便回路,闷倚船窗读周易。”诗人感到无聊,便决定乘船回去,倚靠在船窗边读《周易》,这可能是他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或者寻找某种灵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古老书院的深深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他欣赏了周围的景色,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文化、学习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