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

新竹翛翛韵晓风,隔囱依砌尚蒙笼。
数间素壁初开后,一段清光入坐中。
欹枕闲看知自适,含毫朗咏与谁同。
此君若欲长相见,政事堂东有旧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官员在书房欣赏新竹的闲适场景,展现了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清晨微风中,新竹在窗外摇曳生姿,隔着窗户还能看到竹影朦胧地映在台阶上。"翛翛"形容竹子随风轻摆的样子,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转到室内:打开素白的墙壁(可能指窗户),清幽的竹影就映入坐席。诗人斜靠着枕头静静观赏,觉得十分惬意;想要提笔吟诗,却又感叹无人同赏。这里"含毫"是咬着笔杆构思的意思,生动表现了创作时的神态。

最后两句很巧妙:诗人对竹子说,如果你想常常见到我,政事堂东边就有一片你熟悉的竹林。"此君"是古代对竹子的雅称,把竹子当朋友来对话,显得亲切有趣。结尾提到"政事堂",暗示了诗人官员的身份,在繁忙公务中仍保持文人雅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晨风、新竹、素壁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氛围。诗人把普通的生活场景写得很有诗意,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以及在官场中不忘追求精神享受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