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感叹现代人为了名利忙忙碌碌,却把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丢了。
前两句举了两个正面榜样:孔子(尼父)创立学说强调礼乐教化,佛陀(能仁)传播佛法倡导慈悲为怀。这两个例子就像在说:看啊,古代圣贤教我们的都是要守规矩、讲仁爱。
后两句画风一转,开始吐槽现实:可悲的是现在社会上那些整天钻营的人,狡猾、谄媚、贪婪、狠毒这些毛病全占了,自己还浑然不觉。"营营者"这个词特别形象,就像形容无头苍蝇一样忙乱,又像在说工蚁般机械地追逐利益。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短短28个字,就完成了一场古今对话。作者把儒家和佛家的核心思想并提,像两面照妖镜,让读者自然对照出当下社会的浮躁病态。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圣贤教诲与现实乱象的强烈对比,让人忍不住反思:我们是不是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把灵魂给弄丢了?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