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观
五云会中天,众山如朝宗。
相臣夙有约,标神期此宫。
傍有洞天接,面直积金峰。
常言五百间,斯地将修崇。
废兴果冥符,变化如云龙。
缅怀祥符后,天意固莫穷。
一言不可复,此兴犹未终。
知国如知葬(粤本作彝),尤难邀此翁。
相臣夙有约,标神期此宫。
傍有洞天接,面直积金峰。
常言五百间,斯地将修崇。
废兴果冥符,变化如云龙。
缅怀祥符后,天意固莫穷。
一言不可复,此兴犹未终。
知国如知葬(粤本作彝),尤难邀此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五云观的道教建筑,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对比,表达了世事无常但精神传承不灭的主题。
开头四句用"五云会聚山顶,群山像朝拜一样环绕"的壮观画面,引出这座道观是丞相(相臣)早有约定的神圣之地。这里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道观崇高的地位。
中间部分通过具体描写展现道观的非凡:旁边连接着神仙洞府,正对着积金山峰。传说这里本要扩建五百间殿堂,但如今只剩废墟。诗人用"兴衰如天意,变化似云中游龙"的比喻,说明盛衰无常就像云龙变幻般不可捉摸。
后六句转入思考:追忆祥符年间的盛况后,诗人感叹天意难测。虽然当年的盛景不可重现,但道观承载的精神追求("此兴")并未终结。最后两句特别点出:真正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就像懂得丧葬礼仪一样难得,而要请到这样的高人更是难上加难。
全诗通过一座道观的今昔对比,表达了三个层次:一是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对比;二是物质建筑会倒塌,但精神追求永存;三是对理想治国者的向往。诗人将道教圣地的神秘氛围与历史沧桑感融合,让读者在欣赏山水意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