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北海看荷灯
万头攒动看荷灯,大者如拳细如蝇。
迷离五色杂彩缯,随风逐浪低复升。
置身白塔最高层,铜殿石栏由吾凭。
登高望远目力胜,手扪星斗呼可撄。
山下铙钹停残僧,夜凉入水寒欲冰。
心胸开拓与飞腾,忽见苍烟生觚棱。
琼岛赑屃碑崚嶒,春阴不凝秋阴凝。
当年禦辇排云升,我欲登之能弗能。
荆棘铜驼感废兴,故宫禾黍悲填膺。
海波不动碧澄澄,儿童刺船探香菱。
迷离五色杂彩缯,随风逐浪低复升。
置身白塔最高层,铜殿石栏由吾凭。
登高望远目力胜,手扪星斗呼可撄。
山下铙钹停残僧,夜凉入水寒欲冰。
心胸开拓与飞腾,忽见苍烟生觚棱。
琼岛赑屃碑崚嶒,春阴不凝秋阴凝。
当年禦辇排云升,我欲登之能弗能。
荆棘铜驼感废兴,故宫禾黍悲填膺。
海波不动碧澄澄,儿童刺船探香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夜晚在北海公园看荷灯的热闹场景,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看荷灯的盛况(开头到"手扪星斗呼可撄")
用生动的比喻描写荷灯大小不一(大的像拳头小的像苍蝇),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像彩绸),随波起伏。作者站在白塔高处俯瞰,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星星,写出了节日夜晚的热闹与奇幻。
2. 环境氛围描写("山下铙钹停残僧"到"秋阴凝")
通过僧人停止诵经、夜凉如水等细节,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琼华岛上的石碑在秋夜中显得格外冷峻,与前面热闹场景形成对比。
3. 历史感慨("当年禦辇排云升"到结尾)
由眼前景象联想到昔日皇家御驾的盛况,感叹如今只剩荆棘丛生、铜驼倾颓。最后以平静的海面和采菱儿童作结,在历史沧桑感中又回归现实生活画面。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热闹的荷灯与静谧的夜景交替
- 今昔对比:通过"当年"与"如今"的对照抒发感慨
- 画面感强:从高空俯瞰到近景特写,宛如电影镜头
诗人通过节日夜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繁华易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最后又以儿童采菱的画面暗示生命的延续,情感深沉而不失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