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檐不雨溜常滴,玉树无风花自开(雪)。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洁的画面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奇妙之处。

前两句"银檐不雨溜常滴"说的是:屋檐上明明没有下雨,却总挂着水滴。这里诗人用"银檐"形容积雪覆盖的屋檐,在阳光下慢慢融化滴水的情景。一个"银"字既点出冰雪的颜色,又赋予其珍贵的美感。

后两句"玉树无风花自开"更妙:树枝上没有风吹过,却自己开出了"花"。这里的"玉树"指挂满冰雪的树木,"花"其实是树上的积雪。诗人把静态的雪景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树木有了生命,在无人打扰时悄悄绽放。

全诗最精彩的是两个矛盾修辞:"不雨"却"滴","无风"却"开"。通过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诗人抓住了冬日特有的静谧美感——屋檐滴水不需要雨水,树梢"开花"不需要春风,大自然在寂静中自有其生命的韵律。

诗人用"银""玉"这样珍贵的意象,把普通的雪景提升到艺术品的高度,让读者感受到平凡景物中蕴含的诗意。短短十四个字,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张康国

(1056—1109)扬州人,字宾老。神宗元丰二年进士。知雍丘县。哲宗绍圣中,提举两浙常平,徙福建转运判官,有惠政。徽宗时累迁翰林学士承旨,知枢密院事。始因蔡京进,曾预议定元祐党籍。及得志,渐为崖异。帝恶京专愎,阴令沮其奸。暴卒,谥文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