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义士薛氏旌表诗卷①
上天久无雨,南风日吹沙。
旱气弥虫虫,六月稻不花。
晋土素硗瘠,如此岁食赊。
上官方劝分,义士起叹嗟。
发帑捐积镪,籴粟来连车。
吾乡忍沟壑,哺尔万口呀。
厚泽田里被,颂声父老誇。
预备世勿务,征敛惟纷拿。
遂令活人功,乃出一士家。
不知时有司,视此无愧耶。
我作义薛诗,好德良可嘉。
愿言讲荒政,生意当无涯。
旱气弥虫虫,六月稻不花。
晋土素硗瘠,如此岁食赊。
上官方劝分,义士起叹嗟。
发帑捐积镪,籴粟来连车。
吾乡忍沟壑,哺尔万口呀。
厚泽田里被,颂声父老誇。
预备世勿务,征敛惟纷拿。
遂令活人功,乃出一士家。
不知时有司,视此无愧耶。
我作义薛诗,好德良可嘉。
愿言讲荒政,生意当无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山西阳曲县(今太原附近)一位姓薛的义士救灾的故事,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
背景:
当地遭遇大旱,连续数月无雨,热风卷着沙尘,六月本该抽穗的稻子都枯死了。山西土地本就贫瘠,遇上这样的灾年,百姓根本吃不上饭。官府虽然号召富人捐粮,但效果有限。
义士之举:
这时薛姓义士站出来了。他打开自家钱库,变卖钱财,从外地买来一车车粮食。他心疼乡亲们饿得皮包骨头("忍沟壑"),用粮食救活了上万人。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乡间处处是赞扬声。
诗人的反思:
1. 讽刺官府: 平时不重视储备粮食("预备世勿务"),灾年只会强行征税("征敛纷拿"),结果救人性命的重任竟落在一个平民身上。诗人质问:那些当官的看到这一幕,不羞愧吗?
2. 赞美品德: 薛义士的善行("好德")值得歌颂,但诗人更希望朝廷能完善救灾制度("讲荒政"),让天下百姓永远不受饥荒之苦。
诗歌魅力:
- 画面感强: "南风日吹沙""六月稻不花"寥寥几笔就让人看到赤地千里的惨状。
- 对比鲜明: 官府的无能与义士的担当形成强烈反差,突显人间大义。
- 接地气: 用"万口呀"(万人张嘴吃饭)、"活人功"(救人的功劳)等口语化表达,让百姓疾苦更显真实。
核心精神:
这首诗不仅赞美善人善举,更揭露了封建时代救灾体系的漏洞——真正守护百姓的,往往是民间自发的良善力量。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