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寺送侯商丘伯若孩奉母田太夫人榇还

愁绪离情未易任,石桥杨柳日阴阴。伯仁痛泣孤臣泪,元直先归孝子心。

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梧桐若已题高冢,回首疏钟共晚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友人时交织着哀愁与思念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用"愁绪离情"直接点明主题,石桥杨柳的阴影像是在衬托诗人沉重的心情。这里用"未易任"(难以承受)来形容离愁别绪的分量。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典故表达双重情感:用"伯仁"的典故(东晋忠臣周顒)暗指友人的忠诚品格,用"元直"(三国孝子徐庶)的典故赞美友人奉母灵柩回乡的孝心。流水竹声、白云秋色的景物描写,既写出了送别路途的遥远,也暗示着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梧桐常用来制作琴,也常种在墓地,这里既暗指友人为母亲料理后事,又通过"疏钟晚林"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苍凉的氛围。钟声回荡在暮色中的树林,既是实写送别时的场景,也象征着这份情谊的绵长。

全诗把送别友人、哀悼逝者、赞美孝道等多种情感融为一体,用典自然,写景含情,在离愁别绪中透露出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0